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11月1日下午5时许,一架无人机在山东省东营市滨海大道知青小镇附近,低空飞行拍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浪,随着现场“砰”的一声,无人机和一只大雁一起掉了下来。
目击者称,无人机坠落在路边草坪,大雁则摔至路堤下的大坝上,头部受伤当场死亡,但无人机操作者未现身,涉事无人机后来还被人悄悄捡走。
随着东营黄河口观鸟季的到来,有多位网友也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有人使用无人机开展低空追逐、冲散、诱拍鸟类等不文明行为,引发舆论质疑。
2025年10月,东营黄河口湿地,观鸟者发帖记录无人机冲进鸟群。图/网络截图东营市公安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死亡的大雁已进行“无害化处理”,相关部门正在协调搜集线索寻找那台无人机的主人。如果找到,会让其写一份以后不再犯的保证书,并且还会将其“拉黑”处理,使其无法再进入保护区。
无人机嗡鸣盖过了鸟浪声
出事的那一天,石伟也在滨海大道观鸟,因为女友喜欢拍摄动物,在社交平台看到东营有许多珍稀鸟类,他和女友特地从外省赶来想要拍摄卷羽鹈鹕。
石伟带了无人机,这是他日常出去玩的习惯。不过了解到这里属于自然保护区,他就没有拿出来使用。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有野生动物1633种,其中鸟类有374种。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12月一些有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发布了东营鸟浪相关视频,鸟浪犹如鲲鹏之势划过天际,火爆出圈,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来观鸟。今年的鸟来得比较早,“十一”假期后就陆续有大批游客前来保护区进行观鸟活动。
当地宣传的最佳观鸟点有几处,其中包括滨海大道。上述管委会工作人员说,滨海大道属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实验区,允许他人进入从事旅游等活动。鸟浪会在每天早晚的五六点经过滨海大道观鸟点,万鸟齐翔,绵延四五公里,蔚为壮观。
而无人机碰撞大雁致死的地点也正是滨海大道,多位受访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滨海大道上,他们观察到多次无人机低飞追鸟、冲进鸟群等乱象。


2025年9月,东营黄河口湿地,一架低飞的无人机正在靠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图/受访者提供陈玄是东营当地的一名观鸟爱好者,今年8月开始,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带着长焦镜头和望远镜去滨海大道附近观鸟,记录鸟种与数量。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也有人用无人机观鸟,但没有那么多。“今年是指数级增加,鸟浪的声音已经被无人机的嗡鸣声覆盖。”
此前,摄影者一般都使用长焦镜头拍鸟。与视觉中国签约的摄影师林雀说,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机都追求较广阔的视角,不具备达到足够水平的长焦镜头,这导致无人机拍鸟必须靠得比较近才能拍到,所以他基本不使用无人机拍鸟。
不过,也正因为无人机的广阔视角,使得部分摄影师及观鸟爱好者看中了这个特点。
金林是有着五年观鸟经验的摄影师。她介绍,不同于一般的鸟类特写,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绵延壮阔的鸟浪,刚好对应无人机擅长展现广阔大景的特征,无人机可以提供从俯瞰到平视鸟浪的多种视角。
此外,无人机还能够轻松抵达摄影者难以靠近的地方。林雀说,对于一些体力没那么好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使用无人机能够拍摄到鸟类在巢、飞行、群栖等行为的独特画面,捕捉不同场景。
丁莎在11月2日从外省赶来东营观鸟,她关注到,今年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鸟浪的照片就是无人机拍摄视角。此外,去年东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摄影大赛”,其中不少获奖作品也以无人机视角呈现。“恐怕引起了他人跟风。”丁莎说。
“很可能成为一个生命最后的影像”
数位在滨海大道观鸟的人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据他们观察,无人机给鸟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扰乱起飞时间、改变飞行路线、威胁生命安全这几个方面。
无人机的突然靠近会惊扰到鸟群,导致鸟类的行为异常,起飞时间发生变化。吴超从10月31日到11月2日在滨海大道观看鸟浪,她观察到有些无人机会特意飞到鸟浪即将起飞的湿地近距离拍摄,捕捉鸟在巢穴中育雏的过程,惊扰鸟群休息。无人机的到来,导致本来定点聚集起飞的鸟群,有部分提前起飞。
吴超还观察到,在鸟浪起飞并逐渐升高的过程中,这些无人机会一直紧跟着升高,和鸟群并驾齐驱,数量多到鸟浪被迫改变飞行路线。1号晚上的无人机更多,鸟浪也比31号升高很多。
2025年10月,滨海大道附近,正在靠近鸟群的无人机。图/受访者提供鸟类改变飞行路线,并非小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在2025年3月也曾发文提醒,候鸟记认迁徙路线要依靠坐标、磁场、星座、光线等作为导航,无人机的干扰可能会使导航偏移,特别是对很多“首飞”的小鸟来说,受到惊吓后可能会“掉队”。
更为严重的影响则是对鸟类生命安全的威胁。陈玄曾亲眼看到无人机抵近鸟类拍摄,“有架无人机直接冲进豆雁鸟群之中,鸟群惊恐四散,还有一只想要驱赶无人机的二级保护动物红脚隼,只差毫厘就要被无人机机翼搅碎”。
实际上,无人机对鸟类的惊扰伤害不止发生在这一处。2024年4月,在嘉峪关市南湖生态公园,有一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鸟群过程中撞到了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受惊的鸟群向无人机的另一边飞行躲避,被撞翻的遗鸥则直接从空中坠落死亡。
2024年5月,江苏淮安,一只成年东方白鹳的双腿被平整绞断,央视新闻报道,这大概率是由拍摄的大型无人机导致的。
伤鸟事件发生后,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发布声明:“无人机的轰鸣对鸟类而言不是打扰,是生死威胁。研究表明,每一起无人机追逐,都可能引发鸟群应激反应,导致体力透支、雏鸟弃养,甚至心脏骤停。你追逐的那个‘完美镜头’,很可能成为一个生命最后的影像。”
将划定禁飞区
出事那天,石伟看到了很多无人机,他也亲眼看到一架无人机冲散了鸟群。他试图找到飞手劝阻,但因为无人机飞行范围较大,他没办法找到具体是谁在操纵。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滨海大道位于保护区的边界,是一条常规的海堤路,也是一条外部道路,是无法设立围栏进行拦截或遮挡的,因此监管起来比较麻烦。
这位工作人员提到,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2025年候鸟迁徙期护鸟专项行动联合工作方案》,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自然保护区公安分局等联合开展实施,每天在有鸟浪的时间安排常态化巡护巡查工作,及时劝导制止游客使用无人机追鸟拍鸟,以及其他不文明观鸟行为。
不过,石伟和丁莎都提到,据他们观察,监管强度还不够。石伟记得,当天警务站旁边停靠着一辆黑色车辆,车载大喇叭来回播放“禁用无人机”,但从他个人视角来看,“只看见了车,没看见人(在监管)”。
丁莎回忆,早晚的滨海大道上有很多人,尤其是黄昏时候,大概有好几百人。然而值班的人员有限,警务站的工作人员几乎一直在怒吼着驱离无人机,但是不起作用,天色太暗人又多,找到操控的人并不容易。丁莎当时还对值班人员提了建议,应该将无人机干扰下来,但工作人员回应说装备还没到位。
自然保护区内参与巡逻的黄河口管理站和大汶流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每个站各有约三十名工作人员参与每天24小时排班巡逻,只要是在管辖区域内发现的不文明观鸟行为,他们都会进行劝导。不过,管理站没有执法权,无法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
相较而言,有执法权的公安机关,会有进一步处置的手段。东营市公安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首次被发现的飞手,公安机关会对其进行口头警告,若再次违规,则将强制禁止其携带无人机进入园区。
不过,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也有执法难点,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进行口头劝导和批评教育,无法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不具备实质约束力。
事实上,野生动物保护法已有相关规定。北京德和衡(昆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付英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地和禁猎(渔)区、禁猎(渔)期内,禁止猎捕以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如果无人机飞行区域为自然保护地,其飞行行为本身可能违反此规定,若导致保护区内珍稀鸟类死亡,更是对野生动物的直接伤害,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
此外,有网友建议,当地政府应联系品牌方设置禁飞区域。不过,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的上述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生产无人机公司众多,仅考虑一个品牌方是不够的,目前市公安局已经在约谈市里售卖无人机商家的相关负责人。公安机关还紧急运输并搭建反无人机飞行系统装置,该技术装置发现无人机信号后,能够捕捉到机主的飞行信息。目前,该设备已在当地投入使用。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接下来,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协调相关部门向空域管理部门提交建议,推动科学划定禁飞区或限飞区。另外,当地还明确,在各类官方主办的摄影摄像比赛中,所有通过无人机追赶、惊扰鸟群所拍摄的作品,一经核实,将不再具备参赛资格。
11月15日,第三届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开幕式即将举行,也就是说,黄河三角洲的观鸟高峰即将到来。究竟该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无人机拍摄行为,是当地急需考虑的问题。
(文中石伟、陈玄、林雀、金林、丁莎、吴超为化名)
作者:方思文
责任编辑:张玉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