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中国第四艘航母,使用核动力,困难非常多,到底如何选择?

别急,咱们今天就把这个话题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先抛出核心观点:核动力,是终极梦想,更是超级挑战;选择常规动力,不是倒退,而是最现实、最稳妥的“最优解”!

中国第四艘航母,使用核动力,困难非常多,到底如何选择?

别急,咱们今天就把这个话题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先抛出核心观点:核动力,是终极梦想,更是超级挑战;选择常规动力,不是倒退,而是最现实、最稳妥的“最优解”!

为什么这么说?核动力航母听着就带劲,无限续航,不用频繁加油,简直就是“全球部署”的代名词,谁不想要?看看美国的尼米兹级、福特级,还有法国的戴高乐号,虽然问题多,都是核动力。它确实能带来巨大的战略优势,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日益拓展全球利益的国家。

但是核动力航母,真的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咱们面临的困难,真不是一般的大! 说它困难重重,绝不是危言耸听。

第一大难关:船用核反应堆技术。,这可不是陆地上的核电站!放在航母上,要求极其苛刻。体积要足够小,才能塞进有限的舰体空间,功率要足够猛,要推动至少8-10万吨级的庞然大物以高速航行几十年;安全冗余必须做到极致,想想吧,这反应堆要在波涛汹涌的大洋上、在恶劣海况中、甚至在潜在的战损环境下稳定运行,容不得半点闪失。

中国第四艘航母,使用核动力,困难非常多,到底如何选择?

展开全文

核潜艇咱们确实有先进技术,但航母的核反应堆在功率密度、长期持续高功率运行能力、自动化控制和维护复杂性上,完全是更高维度的挑战。

自主研发、试验、验证一条全新的、高性能的舰用大功率压水堆,没有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扎实积累和反复测试,很难真正成熟可靠。福特级航母首舰就曾因反应堆配套系统问题遭遇尴尬的延宕,教训深刻。

第二大难关:巨额成本和时间投入, 造一艘核动力航母到底有多烧钱?看看美国的账单就知道了,福特级单价已经突破130亿美元大关!这还仅仅是造舰费用。后续全寿命周期的维护保养,特别是核反应堆的维护、换料、最终退役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是天文数字。建造周期也会更长,技术风险叠加之下,拖个五年八年都不稀奇。

咱们虽然国力强盛,但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在追求核心战斗力的同时,性价比、速度和规模同样重要。 一下子投入天量资金和漫长周期去赌一艘核动力,是否会挤占其他同样重要的海军装备发展?比如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等?这个帐得算清楚。

中国第四艘航母,使用核动力,困难非常多,到底如何选择?

第三大难关:配套体系的门槛。 核动力航母不只是船本身。它需要建立一整套与之匹配的庞大基础设施!专用的核设施码头、核燃料处理厂、特殊的防护和处理能力、高素质的核动力操作和维护人员队伍…… 这都不是短时间能建成的。

现有的造船厂、保障基地都需要针对性改造升级。整个海军后勤保障体系的升级换代,其复杂度和成本都远超建造航母本身。我们准备好了吗?配套体系不成熟就硬上马,只会让这艘昂贵的“国之重器”背上沉重的后勤枷锁,影响部署效率。

第四大难关:设计经验的鸿沟。 咱们从001到003,走的都是常规动力、滑跃/弹射起飞的路子。虽然每艘都在飞跃进步,但毕竟没有设计建造过真正意义上的核动力航母。航母是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动力系统的巨大改变,会深刻影响舰体的布局、重心、防护设计、电力分配、甚至人员舱室安排等等方方面面。

中国第四艘航母,使用核动力,困难非常多,到底如何选择?

如何平衡核动力装置带来的重量体积增加、辐射防护需求与舰载机操作、武器弹药储备、居住空间等关键要素?没有成熟的设计经验和实际建造数据支撑,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极高。跨越技术代差值得鼓励,但前提是要稳得住。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艰难险阻,中国第四艘航母就没有机会上核动力了吗?长远看,当然要上!核动力是中国航母走向深蓝、实现全球战略存在的终极答案。但关键在于,什么时候上?步子怎么迈?

结合前面分析的重重困难,以及当前海军发展的现实需求,一个更为合理、更为稳健的方案浮出水面:第四艘航母,继续采用先进的常规动力!

先别急着拍砖!这不是“落后”,而是基于现实的“最优策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4757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