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说这架飞机的“猫腻”。菲律宾给它挂了“渔业部门”的名头,想打个“民用”的幌子蒙混过关,还特意带上媒体记者,摆明了是想制造舆论——要是中方反应“温和”,他们就能拿着镜头炒作“所谓主权”;要是中方正常拦截,他们又能倒打一耙说“中方激化局势”。这种“既要当又要立”的套路,菲律宾不是第一次用了,可这次他们选错了时机,也低估了中方的戒备程度。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历史经纬到国际法依据,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方在自己的领土周边空域开展防控,天经地义,更何况中方早就通过多种渠道,多次提醒菲律宾不要搞小动作,这次拦截行动,完全是依法依规的正当反应,既没越界,也没过度,挑不出任何毛病。
更有意思的是菲律宾事后的反应。飞机被驱离后,他们不仅不收敛,反而向中方发起“无理抗议”,说什么中方“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公务”。这种颠倒黑白的操作,连一些国际媒体都看不下去。有外媒评论说,菲律宾拿着“渔业考察”当借口,却带着记者搞政治炒作,本身就动机不纯,中方的拦截行动不过是维护自身主权的常规操作,没什么可指责的。而且从技术层面看,中方战机的拦截动作专业规范,全程保持安全距离,既避免了擦枪走火,又清晰传递了“主权不可侵犯”的信号,这种处置方式,恰恰体现了中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克制与负责。
再把视线拉到菲律宾国内,马科斯政府这会儿正处在焦头烂额的境地。就在这架飞机挑衅南海的前几天,马科斯的亲姐姐伊梅·马科斯,在一个有50多万人参与的大型活动上,公开指控马科斯及其家人“长期吸毒”,甚至说马科斯的吸毒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执政能力。虽然马科斯后来否认了指控,还说“姐姐已经不是自己认识的人”,但这种“家族内讧”已经让他的执政信誉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菲律宾国内的防洪工程腐败丑闻也在发酵,有涉案人员直接爆料,说曾给马科斯送过“装满现金的行李箱”,尽管这些指控还没完全证实,但民众的抗议活动已经从9月底持续到了11月,马科斯政府的支持率一路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马科斯政府想通过在南海挑事转移国内注意力,其实是打了一手“烂牌”。他们以为把矛盾引向外部,就能让民众暂时忘记国内的腐败和家族丑闻,可没想到这次挑衅失败得这么彻底——不仅没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暴露了自身军事实力的短板。要知道,菲律宾的空军装备早就跟不上节奏,这次用来挑衅的公务机,还是从国外租来的老旧机型,连基本的电子对抗设备都没有,跟中方现代化的战机编队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这种情况下还敢来南海“碰瓷”,除了让自己丢脸,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更关键的是,马科斯政府似乎没搞明白当前的地区格局。现在东亚局势因为日本的涉台言论已经够紧张了,各国都在呼吁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升级,菲律宾偏偏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给日本“撑腰”,既不符合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也违背了大多数国家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的意愿。而且中方在南海的立场一直很明确:愿意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但绝不会在主权问题上让步。这些年,中方在南海搞了不少合作项目,比如跟东南亚国家联合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可菲律宾却一门心思跟着外部势力跑,放着好好的合作机会不用,非要搞对抗,最后只能是自食苦果。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菲律宾这次挑衅,背后其实有美国的影子。就在这架飞机出动前不久,美菲南海“联合特遣队”刚正式运行,这支特遣队的任务范围覆盖整个菲律宾群岛周边,明着说是“提升地区安全”,实则是想构建针对中国的“前置作战平台”,重点就在黄岩岛方向。马科斯政府想借着美国的势力在南海“壮胆”,可他们忘了,美国从来都是“利己主义者”,只会把菲律宾当棋子,不会真的为菲律宾“出头”。之前美国在日本撤走“堤丰”导弹系统的举动,已经很能说明问题——美国连自己的核心盟友都不会无底线支持,更何况是菲律宾这样的“跟班”?要是菲律宾真的把美国当“靠山”,跟着美国在南海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只会被美国卖了还帮着数钱。

这次黄岩岛空域的拦截事件,其实给马科斯政府提了个醒:在南海问题上,搞挑衅没有任何出路,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方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决心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任何试图挑战中方底线的行为,都会遭到坚决反制。而且从地区局势来看,和平稳定是大势所趋,菲律宾要是继续逆着大势走,不仅会失去跟中方合作的机会,还会被其他东南亚国家孤立。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都看清了,跟着美国搞对抗没好处,跟中国搞合作才有钱赚、有发展。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