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北京辟谣 │ 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和醋,可以预防感冒? 2025年1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来源:北京网络举报  注射HPV疫苗会导致绝育?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和醋,可以预防感冒?电热毯、暖宝宝有辐射,会致癌?……2025年1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来源:北京网络举报

  注射HPV疫苗会导致绝育?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和醋,可以预防感冒?电热毯、暖宝宝有辐射,会致癌?……2025年1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1

  注射HPV疫苗会导致绝育

  流言:注射HPV疫苗会导致绝育,尽量不要注射。

  真相: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HPV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及其他与HPV相关疾病的风险。它的成分中不含任何影响生殖系统功能的物质,也不会干扰女性的卵巢功能、子宫发育或激素水平。

  大量临床研究和全球数亿例接种数据表明,HPV疫苗安全可靠。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疾控中心等权威机构均未提示HPV疫苗会影响生育能力,更不会导致绝育。

  相反,接种HPV疫苗有助于保护女性的生殖健康,减少宫颈病变、宫颈手术及由此带来的妊娠风险。对于未婚未育女性,接种HPV疫苗不仅安全,而且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

  总的来说,HPV疫苗不会导致绝育。并且,科学接种疫苗是守护未来生育健康的重要一步。

  2

  无线网络名称后的“5G”,和手机里的5G信号是一个意思

  流言:无线网络名称后的“5G”就是指手机里的5G信号。

  真相:无线网络名称后的“5G”和手机里的5G信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只是恰好共用了同一个“名字”。

  手机上的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的缩写,代表一整套移动通信的标准与协议。你的手机需要插入SIM卡,搜索并连接到运营商(如移动、联通、电信)建设的信号塔(基站),才能接入这个5G网络,实现通话和上网。

  无线网络名称后的5G,其实是“5GHz”的缩写(代表路由器使用的无线频段为5GHz)。路由器把从外面接进来的宽带网络,通过该频段发射无线信号,与手机、电脑等设备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相较于传统的2.4GHz,5GHz频段的特点通常是速度更快、干扰更少,但穿墙能力相对较弱。

  总之,两者含义完全不同:手机的5G指通信技术的“代”,而无线网络中的5G指的是“频段”。

  3

  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和醋,可以预防感冒

  流言: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和醋,可以有效预防感冒。

  真相:加湿器里乱添料,不仅无法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还容易伤害呼吸道。加入板蓝根冲剂,其雾化后在空气中并不能杀菌消毒,真正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是进行紫外线照射。加湿器里若加入有刺激性气味的醋,雾化后被吸入气道,会对气道黏膜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引发哮喘,甚至导致肺炎。

  加湿器的作用在于增加空气湿度,以缓解干燥引起的不适。冬季供暖后,很多家庭每天长时间使用加湿器,建议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使用加湿器时建议添加纯净水,可选择煮沸后冷却的白开水,避免直接使用自来水,以减少矿物质或微生物吸入人体的风险。另外,每天使用加湿器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长时间使用加湿器可能导致湿度过高,同样不利于健康。

  4

  锂电池必须完全放电再充电,否则会“钝化”

  流言:锂电池必须完全放电再充电,否则会“钝化”,影响使用寿命

  真相: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误区,对于现在的锂电池来说,“完全放电再充电”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早期的镍镉、镍氢充电电池确实存在“记忆效应”,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钝化”。如果这些电池经常在没有完全放电的情况下就充满电,电池的容量会有明显减小。但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锂电池,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几乎没有记忆效应。

  对锂电池而言,把电量完全用尽(比如用到自动关机)属于“深度放电”,会对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造成较大压力,反而会加速电池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

  最理想的锂电池使用习惯是“随用随充,浅充浅放”,无需纠结于是否充满,尽量将电量保持在20%至80%之间,避免长时间处于低电量(如低于20%)或满电状态,才是延长电池健康度的关键。

  5

  电热毯、暖宝宝有辐射,会致癌

  流言:电热毯、暖宝宝有辐射,会致癌。

  真相:电热毯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后加热电阻丝,产生热量来提高温度。在通电过程中,电热毯确实会产生低频电磁场,但这种电磁辐射的强度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都没有将低频电磁场列为明确的致癌因素。

  暖宝宝则是通过化学反应(氧化铁放热)来产生热量,本质上没有任何电磁辐射。它不像电热毯那样需要通电,因此更谈不上“辐射”和“致癌”风险。

  总之,电热毯和暖宝宝都不会产生致癌辐射,正确使用电热毯和暖宝宝都是安全的,记得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温接触,以防烫伤即可。

  6

  泡脚泡到出汗才算到位

  流言:泡脚要泡到出汗才算到位,否则不如不泡。

  真相:“泡脚,泡到出汗才算到位”这一标准,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潜藏着不小的风险。很多人泡完脚出大汗后,反而感到异常疲劳、心慌、虚弱,甚至更容易感冒,其根源就在于此。

  正确的泡脚做法应达到“身暖微潮”的温和效果,即泡到感觉全身温暖,背部或额头微微有汗意,但并未形成汗珠流下,为最佳状态。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20分钟,水温保持在40℃左右,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

  以下几类人群泡脚时需要特别谨慎,甚至应避免。

  一是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对温度感觉迟钝,易造成严重的烫伤。同时,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极差,一个小小的烫伤就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感染、溃疡,甚至坏疽。如确需泡脚,建议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将水温控制在37—40℃,避免用手直接试温,且泡脚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二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高温热水会促使下肢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静脉血液的淤滞,导致曲张的静脉更加隆起、迂曲,不利于病情控制。如确需泡脚,可在泡脚后抬高下肢,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三是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泡脚时,下肢血管扩张会使大量血液流向下肢,进而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相对供血不足。这种血液重新分布的情况,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脑缺血急性发作。这类人群如需泡脚,水温应更低,时间需更短。

  7

  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用品,可以抱着入睡

  流言: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用品是安全的,可以抱着入睡。

  真相: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用品,可能成为“温暖杀手”。虽然这些热源看似温和,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伤害。

  在医院接诊的冬季门诊中,低温烫伤患者很常见。很多人误以为只有开水、明火等高温物品才会造成烫伤,实际上长时间倚靠暖气片、贴身使用暖宝宝和热水袋等行为也容易导致烫伤。

  低温烫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当皮肤长时间接触40—45摄氏度的热源时,最初可能只有轻微红肿或小水泡,但实际损伤往往达到皮肤深层。这类烫伤愈合通常需要一个月以上,且容易留下疤痕。有两类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低温烫伤:糖尿病患者神经末梢感觉迟钝,老年人皮肤感知能力下降,往往无法及时察觉温度异常。

  冬季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不要长时间倚靠暖气片;暖宝宝一定要隔着衣物使用。此外,使用热水袋时最好用毛巾包裹,且不要灌得太满,防止热水袋老化破裂造成烫伤。如果使用取暖设备后出现皮肤红肿、水泡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延误治疗。

  (本期内容来源:科普中国、健康中国、“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刘德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7239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