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突围”低利率困境,理财行业多策略转型加速,2026年业绩基准预计回升30bp至2.7%

  财联社11月27日讯(编辑 王蔚) 近年来,资管行业普遍面临低利率困境,对于以固收资产配置为主的理财行业而言,多资产、多策略成为其重要突破口。

  财联社11月27日讯(编辑 王蔚) 近年来,资管行业普遍面临低利率困境,对于以固收资产配置为主的理财行业而言,多资产、多策略成为其重要突破口。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目前,多家理财公司推出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如:中邮理财的“鑫鑫+族”,苏银理财的“恒源鑫安”系列,招银理财的“全+福”系列,光大理财“光盈+”系列,兴银理财“加利略”多资产多策略体系,宁银理财“权星优选体系”,徽银理财“星徽+”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等。

  有券商机构发布研报表示,2025年,理财子积极展开产品定位转型、发展多资产多策略产品、推动投研风控和运营的智能化。明年估值整改完成,理财子将进入产品转型提速期和配置结构优化期。其中,非标和债券占比下降、流动性资产占比回升,公募和权益资产占比回升,预计腾挪空间在5%左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将止跌企稳,预计回升 30bps左右,达到2.7%。

  2026年理财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预计回升30bps至2.7%

  据悉,多资产多策略是一种获取长期稳健投资收益的多元化投资方法,核心思想是通过投资于相关性不同的多资产类别,并适时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策略来降低泽和波动率,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目前,多家理财公司推出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如:中邮理财的“鑫鑫+族”,苏银理财的“恒源鑫安”系列,招银理财的“全+福”系列,光大理财“光盈+”系列,兴银理财“加利略”多资产多策略体系,宁银理财“权星优选体系”。

  此外,南银理财安远、致远、明远三个固收+系列中均有多资产策略,分别对应低、中、高的风险资产中枢,产品均配置80%以上比例固收资产,以国内信用债实现打底收益,并通过股票、商品ETF等多种资产增厚收益。

  尽管多家理财机构都在推进多资产多策略,但是产品定位有所区别。

  具体来看,市场化理财机构的产品定位明显更加进取,普遍采取“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思路。这类机构以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部分头部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为代表,它们正在从“以资产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向“以策略为中心 ”的新型投资范式。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在其研报中表示,这些机构主要通过三大类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需求:一是“固收+”产品,作为稳健型客户的基础配置,占比约 40%-50%;二是混合类产品,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如 REITs、转债、国债期货等)提升收益弹性,占比约 20%-30%;三是主题型产品(如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瞄准特定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占比约 10%-15%。这类机构在权益资产配置上更为积极,普遍将权益类资产作为“增厚收益的有力抓手”,并通过量化策略、衍生品工具等增强产品差异性。

  而非市场化理财机构(如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则仍以“稳规模、稳净值”为主要诉求,产品定位相对保守。这些机构的产品结构中,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占比普遍高达 80%-90%,是理财规模的“压舱石”。

  马鲲鹏表示,明年估值整改完成,理财子 将进入产品转型提速期和配置结构优化期。预计2026年理财规模同比增速为10%左右,达38万亿;资产配置上:非标和债券占比下降、流动性资产占比回升,公募和权益资产占比回升,预计腾挪空间在5%左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将止跌企稳,预计回升 30bps左右,达到2.7%;产品结构中混合类规模和数量将显著提 高,占比回升,预计占比提升2%左右。

  如何做好多资产多策略?青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杜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需投研能力跟上、配合。一是引智借力,基于公募基金、券商等机构在市场洞察、策略研究方面的优势,公司积极与此类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其产品为工具、以投研为基石,建立稳定持续的信息共享协作机制,实现多资产配置和管控。二是育才增力,通过外部吸引人才和内部培养人才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用人育人机制,从而实现资产的研、投、控一体化。

  券商资管做大固收+中的“+”部分,部分机构公募权益规模增长超80%

  除理财公司外,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也以固收为主,以往被广泛应用的债券票息策略难以满足投资者的收益需求,因此,再“固收+”的“+”上不断做文章。财通资管副总经理常娜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资产端财通资管大固收板块中,除了传统的固收研究、公募投资、私募投资部门,还涵盖创新投资部、国际业务部,主要负责研究境外资产、衍生品策略及全天候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以拓展“固收+”的可选标的范围。

  在产品端,财通资管按照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分层设计多策略产品体系,实现了“低波—中波—高波”的梯度布局:低波产品侧重配置“固收+可转债”,中波产品涵盖“固收+主动量化”等策略,高波产品引入衍生品工具等。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向好,给券商资管的“+”部分提供了大量投资标的,财通资管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总监李响表示,财通资管公募权益规模在今年三季度末较年初增长超80%,机构资金流入较为明显。从业绩表现来看,旗下科技、消费、医药等行业主题基金,各阶段收益均位居同类产品靠前位置。

  兴证资管也在其公众号发文表示,“固收+”的设计逻辑,恰好精准呼应了大多数人既不想让资金长期停留在低收益区间,也难以承受短期内大幅回撤的风险。

  从历史表现来看,作为“固收+”核心代表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过去十年间展现出了较强的稳健性:2015-2024年,该品类指数有8个年度实现正收益,仅在市场极端环境下(如2022年股债双杀、2023年权益低迷)出现小幅调整,整体波动远低于股票型基金。这种“涨时能跟上、跌时少回撤”的特性,本质源于其“双轮驱动”的配置逻辑——以债券资产获取票息收益打底;再通过少量股票、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捕捉市场结构性机会,力争为组合增厚收益。

  保险资金通过深挖固收策略、提升权益占比、重塑权益结构等,实现长期收益

  作为长久期资金来源,保险资金也一直在探索多资产多策略。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委会召开2025年四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太保寿险投资总监兼资产管理中心主任陈子扬子发言表示,保险公司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相关的利率风险,负债端可根据产品类型实施差异化久期策略,通过浮动收益产品优化资本效率;投资端则通过深挖固收策略、提升权益占比、重塑权益结构等方式,实现长期收益。

  国寿资产副总裁刘凡也在该会上表示,保险资金的固收投资需在低利率环境下强化配置和交易、优选品种、拓宽投资边界;权益投资可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寻找产业趋势向上叠加政策支持的优势方向,同时重视高股息策略的配置价值,助力稳定净投资收益率;另类投资应持续挖掘优质主体融资需求,重点关注股权和创新品种的投资机遇。

责任编辑:王馨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7223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