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7 日消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11 月 26 日宣布,该机构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首次确认了火星上存在由火星尘暴引起的放电现象。该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将直接影响人类对火星大气化学、气候特征、宜居性的认知,同时为未来无人探测与载人任务提供关键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于 2025 年 11 月 26 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IT之家从文章获悉,火星表面常年受风力作用,细小尘埃会形成旋转的尘卷风。作为首个在火星运行的麦克风设备,NASA“毅力号”火星车搭载的“超级相机”麦克风在两个尘卷风中心区域意外记录到强度极高的信号。法国天体物理与行星学研究所(CNES / CNRS/ 图卢兹大学)及大气与空间观测实验室(CNRS / 索邦大学 / 凡尔赛 – 圣康坦 – 伊夫林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分析证实,这些信号源自放电现象产生的电磁与声学特征,类似地球干燥环境下触摸门把手时感受到的小型静电冲击。火星大气中存在放电现象的猜想由来已久,此次观测首次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该现象的形成源于微小尘埃颗粒间的摩擦作用:颗粒相互摩擦后会积聚电子,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以电弧形式释放 —— 这些电弧长度可达数厘米,并伴随可探测的冲击波。在地球沙漠地区,尘埃颗粒带电现象已被广泛认知,但极少形成真正的放电。而火星大气稀薄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使得放电现象更易发生:火星上形成电火花所需的电荷阈值远低于地球。
火星放电现象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火星大气化学的认知。研究表明,火星大气可积累足够电荷,加速高氧化性化合物的生成。这些物质能够破坏火星表面的有机分子及多种大气成分,显著干扰大气光化学平衡。这一发现或可解释火星甲烷气体快速消失的谜题 —— 该问题已引发科学界多年争议。
放电所需的电荷还会影响火星尘埃的传输过程,而尘埃传输在火星气候系统中扮演核心角色(目前其相关机制仍未被完全探明)。此外,这些放电现象可能对当前火星无人探测任务的电子设备构成威胁,也会给未来潜在的载人探测带来安全隐患。
NASA “毅力号”火星车的超级相机麦克风自 2021 年火星着陆后不久,便成功捕捉到火星的首批声音信号。该设备每日持续运行,已累计记录超过 30 小时的火星音频数据,包括风声、“机智号”直升机的螺旋桨噪音,以及近期探测到的放电信号。此次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声学技术作为行星探测工具的巨大潜力。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