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盯着印度,毕竟光辉战机是印度喊了几十年的“自主研发成果”,如今在国际航展上出这么大的丑,印度该怎么圆场?其实早有苗头不对,四天前航展开幕时,就有人拍到静态展示的光辉战机机身下面在滴油,地勤人员急得用购物袋去接。当时印度网友还嘴硬,说那不是油,是飞机的冷却水,结果没几天就出了坠毁的大事,之前的说法自然没人信了。

事故刚过去一天,印度方面就有了“结论”。在现场亲眼看到飞机坠毁的印度少将莫力,直接把责任推给了美国。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问题全出在飞机用的美国F404发动机上:“这发动机太老旧了,本身就有压缩机失速的毛病,2024年有架光辉战机坠毁,就是因为这发动机的油泵坏了。更气人的是,美国还卡我们脖子,不肯把更先进的F410发动机卖给印度,要是有好发动机,这次根本不会出事儿。”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琢磨琢磨,就发现漏洞不少。先说说这个F404发动机,它可不是什么没人用的冷门货。
美国海军的F/A-18战斗机、瑞典的JAS-39战斗机,装的都是这款发动机,人家飞了几十年,执行过那么多任务,也没频繁出现发动机故障。怎么到了印度的光辉战机上,就成了“故障源头”? 其实问题根本不在发动机本身,而在印度自己的“整合能力”上。光辉战机说是“国产”,实际上就是个“万国牌缝合怪”:发动机是美国的,雷达是以色列的,弹射座椅是英国的,航电接口是法国的。印度从头到尾就只负责给这些进口零件套个自家的外壳,然后就敢吹“完全自主研发”。就像买了一堆现成的巧克力,融化了再倒进自己的模具,就说这是“自制甜品”,哪有这么简单?不同国家的零件规格、技术标准都不一样,凑在一起兼容性能好吗?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再说说光辉战机的研发历程,那更是荒唐。1983年就立项了,当时说是要替代老旧的米格-21,搞一款纯印度造的轻型战斗机。结果呢?从立项到2001年首飞,整整用了18年;再到2015年小批量交给空军,又花了14年;直到2019年,才拿到“能正常作战”的许可。前前后后40年,花了上百亿美元,最后搞出来的飞机,空重超标,载弹量少得可怜,动力也跟不上,性能勉强够到三代机的门槛,印度却非要吹成“三代半战机”。这么拖沓的研发节奏,这么拉胯的成果,本身就说明印度军工的底子不行,跟美国给不给先进发动机没关系。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次坠毁本来可能避免。之前都发现飞机漏油了,明摆着有故障,可印度为了跟巴基斯坦的JF-17枭龙战机赌气,硬要撑面子。毕竟航展上巴基斯坦也来了,印度想靠光辉战机秀一把肌肉,证明自己比巴基斯坦强。就这么着,明明知道飞机有问题,还是让飞行员硬着头皮上。飞行员心里也清楚自家飞机不靠谱,但军令难违,只能冒险飞,最后连弹射的时间都没有,实在可惜。

面对印度的甩锅,美国通用也忍不住回应了。他们说,F404发动机在全球12个国家都在用,累计飞行时间超过100万小时,可靠性高达99.8%,给印度的每一台发动机都是按合同标准交付的,根本没有所谓的“限制程序”,还表示愿意配合印度的调查。这话一出来,印度的“卡脖子”说法就更站不住脚了。
其实印度心里比谁都清楚,甩锅美国只是不想面对自己的短板。这么多年,印度一直把民族自尊心和军工绑在一起:政客需要“国产神机”来证明“印度制造”厉害,好拉选票;军方要靠项目保住预算和编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更是得靠光辉的订单活下去。所以技术问题被政治掩盖,失败被说成“阶段性成果”,出了事就找别人背锅,成了印度的习惯。

这次光辉战机坠毁,不光摔没了一架飞机,更摔碎了印度的“军工强国梦”。搞军工从来不是靠吹牛皮和甩锅就能成的,得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得有严谨的研发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不然就算美国真把F410发动机卖给印度,以印度现在的整合能力,也未必能用好,下次该出问题还是会出问题。印度要是一直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只想着找别人背锅,那“国产军工”永远只能是个笑话。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