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的老鼠,堪称动物界的“特种部队”。它们通常是顺着缆绳,趁着码头补给时运送蔬菜粮食的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溜上船的。

一旦成功“登陆”,对于老鼠来说,航母简直就是天堂:空间复杂,管道纵横,食物来源丰富,还没有天敌。
可别小看这些老鼠,它们的危害是全方位。
老鼠天生爱磨牙,它们会啃咬舰上错综复杂的电线、电缆、光缆,轻则导致设备失灵,重则可能引发短路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老鼠是多种病菌的携带者,它们在厨房、食品库和住舱流窜,严重污染食物和生活环境,在长期远航、人员密集的封闭空间里,极易引发大规模的传染病。
老鼠在舱室和走廊里乱窜,影响舰员休息,对士气也是一种无形的打击。

为了对付这些顽敌,各国海军可谓绞尽脑汁。
美国使用最传统的方法就是养猫。在风帆战舰时代,船上养猫捉鼠是惯例。但到了现代,美军发现这招在航母上不太好使了。这些“舰猫”在舒适的现代化舰船上,养尊处优,抓老鼠的本能严重退化,很多时候成了“吉祥物”,甚至和老鼠“和平共处”。
后来,美军也尝试过高科技红外探测和强力灭鼠药。红外设备能发现老鼠,但航母内部结构太复杂,总有死角;而烈性鼠药又担心误伤舰员或污染环境,使用起来投鼠忌器。

就在美军为猫不抓鼠、高科技也不管用而发愁时,中国海军采用了一个看似最原始、最“笨”的办法——物理隔绝。
具体来说,就是在航母每次结束任务,返回母港停靠码头后,第一时间派专人将航母所有能与码头相通的缆绳、管道接口,以及所有可能的老鼠通道,用特制的挡鼠板彻底封死。
这个办法不依赖任何生物,也不涉及化学品,核心就一条:从源头上切断老鼠登舰的路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在21世纪的今天,还用这么“土”的方法,是不是有点落伍?

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笨办法”恰恰是最有效的。它抓住了问题的根源——不让老鼠上船。这比等老鼠在船上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之后再去剿灭,要省力得多,也彻底得多。
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系统工程思维:预防远胜于治理。它不需要高昂的成本,不产生任何副作用,但需要极致的细心、严格的纪律和持之以恒的执行。每一次靠港,都要像执行作战程序一样,一丝不苟地完成“堵洞”作业,不能有任何疏漏。

所以,别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堵洞口,它考验的是一支军队的管理水平和纪律作风。有时候,最顶级的解决方案,并非一定需要最高精尖的技术,而是找到那个最关键、最朴素的环节,并把它执行到极致。
中国海军用的这个“笨办法”,看似毫无技术含量,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困扰世界海军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