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关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系列答问之一
问: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内容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答: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该提案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即联大第2758号决议。决议全文如下:
“大会,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她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该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干净彻底地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它的合法性、有效性、权威性不容挑战。
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关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系列答问之二
问:联大第2758号决议与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什么关系?
答: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有三层,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一个中国原则是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前提和基础,联大第2758号决议则郑重确认、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决议明确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联大第2758号决议具有广泛而权威的法律效力,为联合国系统及机构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权威依据。在联大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联合国官方文件对台称谓均为“台湾,中国的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出具的法律意见也强调,“联合国认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台湾当局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这是联合国的一贯立场,均有案可查。
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政治影响,有力推动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社会广泛共识。迄今,已有包括英国在内的183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关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系列答问之三
问:为什么极少数外部势力鼓噪联大第2758号决议“与台湾没有关系”站不住脚?
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9月,日本签署《日本投降条款》,承诺“忠实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在台北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由此,通过一系列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中国从法律和事实上收复了台湾,台湾除了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没有其他的国际法地位。
1971年通过的联大第2758号决议,基于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解决了谁是中国合法代表的问题。决议明确宣布“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蒋介石是当时台湾当局的领导人,所谓“蒋介石的代表”就是台湾当局的代表。
从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文本内容和讨论过程可以看出,无论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还是驱逐“蒋介石的代表”,都是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同步进行的。2758号决议彻底杜绝了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任何可能。一些势力鼓噪决议“与台湾无关”纯属无稽之谈,如果不是对历史的无知,那就是别有用心。
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关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系列答问之四
问:为什么说挑战联大第2758号决议就是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和联合国权威?
答:联合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重新走上联合国舞台。这对中国、对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任何试图挑战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行径,不仅是在挑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是在挑战联合国权威,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公然开历史倒车,十分荒谬和危险。
美国等一些国家歪曲挑战联大第2758号决议,翻炒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谎言谬论,进而为台湾谋求“国际空间”铺路。这是对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
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现在不是,今后也绝无可能。台湾地位问题早在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时就已经彻底解决。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巨大牺牲换来的胜利成果,绝不是某些西方政客的虚假叙事所能撼动的,开历史倒车必遭失败。
责任编辑:于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