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路”炸弹:隐身战机的自杀式冲锋
F-35B作为全球唯一现役垂直起降隐身战机,本是英国航母的“门面担当”。然而翻开其武器清单,主力对地攻击武器竟是射程仅24-28公里的宝石路IV激光制导炸弹。这意味着战机必须突入敌方近程防空导弹射程内投弹,无异于“刀尖跳舞”。2025年红海行动中,英军F-35B轰炸胡塞武装目标时,就因被迫低空突防险遭导弹锁定。更尴尬的是,这款227千克的炸弹威力仅能摧毁普通工事,面对加固地堡或万吨战舰如同挠痒。
为弥补火力短板,英国将希望寄托在SPEAR 3导弹上。这种仅100公斤的微型导弹射程达160公里,可让F-35B在防区外发动攻击。但致命问题在于:其战斗部仅9公斤,相当于2个家用灭火器重量,连轻型装甲车都难以摧毁。更令人咋舌的是,整合工程需依赖美国洛马公司,进度一拖再拖,2028年前根本无法服役。
反舰能力真空:驱逐舰有弹,航母无机
英国45型驱逐舰已装备挪威研制的NSM反舰导弹,射程555公里、战斗部416公斤,足以威胁大型舰艇。但F-35B因弹舱空间不足无法内置,若外挂又会破坏隐身性能。相比之下,中国歼-15舰载机可携带射程600公里的鹰击-18反舰导弹,美军F/A-18E/F则配备LRASM隐身反舰导弹——英国航母打击群的反舰能力竟倒退40年!1980年代“海鹞”战机尚能挂载两枚“海鹰”导弹,如今F-35B却只能“望海兴叹”。
英国与法国联合研发的FC/ASW重型反舰导弹(射程960公里)看似是解药,但服役时间已推迟至2035年。届时英国首批F-35B机龄将超20年,能否适配仍是未知数。军事专家尖锐指出:“当对手的高超音速导弹以10马赫突防时,英国航母编队还在用亚音速‘鱼叉’导弹撑场面,如同拿着BB枪对阵AK47。”
体系崩塌:从武器荒到人才荒
英国航母的困境远不止武器短缺。45型驱逐舰的“桑普森”雷达面对高超音速武器反应滞后;航母甲板调度效率因设计缺陷比中美同类舰低30%;更触目惊心的是,超五分之一官兵因健康或技能不达标无法作战。2025年北约演习中,“伊丽莎白女王”号甚至因操作失误导致舰载机坠海。
夜航训练更暴露致命短板。2024年一次夜间潜航中,整个英国编队竟灯火通明,舰桥照明未关闭、驱逐舰灯光管控失效,被卫星拍个正着。这种连“海上隐蔽航行”基本功都缺失的部队,在现代化战场无异于活靶子。
战略误判:550亿巨资买来“纸老虎”?
两艘伊丽莎白级航母耗资约550亿人民币,却陷入“修了漏、漏了修”的恶性循环。“威尔士亲王”号2018年螺旋桨轴断裂、2022年机库起火、2023年因漏水返港,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则长期因动力故障趴窝。为维持航母体面,英国海军被迫拆东墙补西墙:退役多艘主力驱逐舰填补经费缺口,形成“保航母弃舰队”的畸形结构。
更深层矛盾在于国防工业的崩塌。英国曾为全球造船业霸主,如今连航母传动轴校准工艺都需外包。F-35B的维护完全依赖美国,导弹整合要看美方脸色。当挪威NSM导弹需要升级时,英国工程师甚至无权接触源代码,只能苦等美国审批。
余晖下的帝国海军
这支拼凑舰队本质是政治秀场。2025年印太部署中,9艘护航舰有6艘借自盟国,12架F-35B中6架向美军租用。其144个垂发单元仅相当于中国1艘055大驱+1艘054A的配置,而中国标准航母编队垂发单元达300个,可发射射程1000公里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
更残酷的现实是:英国海军总吨位不足中国海军1/3,航母自持力仅30天(中国90天),舰载机作战半径800公里(中国歼-20达2000公里)。当“威尔士亲王”号在台海以18节航速“秀存在”时,中国福建舰正以日均300架次强度演练电磁弹射起飞。
历史总是充满轮回。1949年,英国“紫石英”号在长江口遭解放军炮击;76年后,这个昔日的海洋霸主不得不承认:没有匹配经济实力的军事野心,终将让天价航母沦为移动的靶船。而对于F-35B飞行员来说,最苦涩的问题或许是——当雷达锁定敌舰时,自己究竟该挂什么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