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旋镖就来了,7月31日的时候,英伟达再次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因为美国出口的芯片可能配备“追踪定位”,这下英伟达的算牌要落空了!
美国真的在芯片上安装“追踪定位”了?芯片上安装“追踪定位”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英伟达H20事件,这不仅仅是一款芯片的争议,更是一场信任的崩塌和一次彻底的警醒,咱们国家当时对H20芯片的指控,听着确实有点骇人听闻,里边内置有追踪定位,甚至能被远程炸掉。
这种事要是凭空捏造,那就是商业抹黑,可坏就坏在是美国人自己人递来了“锤”, 美国的一些政客和研究员,毫不避讳地在公开场合讨论,说给芯片装上“安全模块”,追踪位置和状态在技术上早就不是问题。
甚至有更嚣张的说法,叫嚣着要给卖出去的芯片套上“数字镣铐”,想什么时候锁死就什么时候锁死,这话一出味道全变了,芯片是什么?它是服务器的心脏,是数据中心的引擎,更是全球整个数字世界的基石。
如果这块基石里藏着一个别人能随时按下的“自毁按钮”,那后果是什么?小到一家公司的商业机密荡然无存,大到一座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瞬间瘫痪,这已经不是在卖产品了,这是在部署潜在的武器,美国是在把一桩原本关于贸易和技术的生意,变成了关乎主权和安全的生死考量。
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2023年的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正赚得风生水起,一年几百亿美元的营收,眼睛都不眨一下,其实按理来说,面对这样一块肥肉,任何一个理智的商人都该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可偏偏就在这种时候,美国的芯片爆出了“后门”疑云。
这背后就绝不是简单的商业逻辑能解释的了,唯一的解释就是赚钱很重要,但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维持绝对的技术霸权,是确保随时能用技术优势来卡你的脖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双轨策略。
“我能放火,你不能点灯”
美国一边用阉割版的“特供”产品占领咱们的市场,赚走咱们的钱,还让中企产生依赖,同时又在技术上留一手,私底下埋下暗桩,让咱们永远无法真正独立,更别提超越的事情了,这套玩法跟美国对待华为的态度,形成了绝妙的讽刺。
这些年全世界都拿着放大镜、显微镜,翻来覆去地审查华为的设备,想找出一个所谓的“后门”,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反过来美国自己的议员和学者,却在兴高采烈地讨论怎么在自家产品里植入追踪和控制功能。
这种“我能放火,你不能点灯”的强盗逻辑,把“国家安全”这块遮羞布扯得稀烂,也让所有人看清了有些笑脸背后,藏着的可能是一把磨得锃亮的刀,H20的风波对中国来说,与其说是一场危机,不如说是一剂猛药,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它至少让全国的老百姓都清醒地认识到,把自己的数字命脉交到别人手里,是一件多么愚蠢和危险的事情,依赖人家的链条,随时可能变成勒紧咽喉的绳索,所以中企老早就醒悟过来,芯片自主的进程也被按下了前所未有的加速键。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华为的昇腾芯片不再仅仅是英伟达的追赶者,而是要走出一条完全自主可控的道路,中芯、长存这些本土企业也在拼命地追赶工艺、扩大产能,更深层次的变化其实发生在老百姓的心里。
过去一些人总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买芯片就认英特尔、英伟达,但现在企业和普通消费者都开始优先选择国产方案,这不完全是情怀,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保护。
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了一件事,性能差一点是可以慢慢迭代,但如果供应链安全和数据主权出了问题,那就是万劫不复,“去洋依赖”从一个遥远的目标,变成了迫在眉睫的现实,而且如果把这件事当成是中美之间的博弈,那就浅显了。
美国霸权主义还能支撑多久?
当一个国家公开讨论要在自己的高科技产品里安装“后门”时,它失去的是全世界的信任, 那些美国的盟友们心里难道不犯嘀咕吗?今天这个“数字缰绳”是为中国准备的,那明天会不会也悄悄套在自己脖子上?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服务器、数据中心,是不是也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数据主权还存不存在?
这种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疯狂生长,它迫使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安全问题,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这个篮子还可能随时给你使绊子,所以欧洲也开始高喊“技术主权”,日韩也在加码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全球科技的供应链正在从过去的单极依赖,朝着多元、区域化的方向加速演变,一个靠技术领先就能通吃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竞争,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固然重要,但“安全可信”这个维度的权重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强盗的逻辑终究赢不了人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条艰难但坚定的芯片自强之路。这不是为了关起门来自己玩,而是在建立起一个安全、可控的数字底座之后,能以更平等、更有底气的姿态,去和世界合作与竞争,未来的中国芯片一定能引领世界!
国新办约谈英伟达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芯片到底有没有安装定位追踪,咱们现在也不得而知,慢慢看后续吧,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