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 8 家企业,在台湾军工界都算头面人物。中山科学研究院是台军的 “导弹摇篮”,“天弓”“雄风” 这些台当局吹嘘的 “利器” 都从这儿出来。汉翔航空更不用说,台军的主力战机 “经国号” 就是他们造的,连美军 F-16 的维护都得靠他们。经纬航太和仲硕科技专做无人机,前段时间还大张旗鼓说要搞 “全台产” 军用无人机。造船的三家企业更厉害,台军大小舰艇差不多都出自他们之手。还有做防弹衣的攻卫股份,听说之前偷偷用大陆材料冒充 “台产”,这下彻底露馅了。
F-16V战机(资料图)
这些企业敢喊 “防务自主”,其实全靠大陆给的 “底气”。台湾本身没什么稀土资源,每年得从大陆拉过去 6000 多吨。这些东西里,有近千吨直接拿去造武器了。中山科学研究院的导弹发动机,那个能扛住几千度高温的零件,离了大陆的钕和镝根本做不出来。汉翔航空新造的 “勇鹰” 教练机,机身上的复合材料,里面的镧系元素全是从大陆进的。就连经纬航太吹得神乎其神的无人机,电机里的磁铁,拆开一看,产地全写着 “Made in China”。
有人说台当局不是在搞 “非红供应链” 吗?试过,可钱遭不住。就拿无人机上的一个小云台来说,以前从大陆买,一百块钱能搞定,换成别的地方的货,最少得两百。导弹上的红外传感器,想用欧洲的替代产品,价格直接飙到原来的五倍。台军去年算过一笔账,要是所有军工材料都不用大陆的,全年 “防务预算” 得再多掏三百亿新台币。
大陆这记制裁,等于直接抽走了台湾军工的 “筋骨”。汉翔航空本来计划今年升级一批 “经国号” 战机,现在稀土合金断了供,发动机推力提升的试验根本做不了。中山科学研究院更惨,“天弓 – 3” 导弹刚要量产,雷达导引头里的镓材料没了来源,总工程师拍着桌子骂娘,说 “现在造出来的都是瞎子导弹”。造潜艇的事儿更别提了,台军那个 “海鲲号”,之前被日本卡了钢材脖子,好不容易找到点替代材料,现在大陆又断了稀土合金,潜艇的永磁电机成了摆设,下水日期从 “明年” 变成了 “没日子”。
台湾地区(资料图)
台当局嘴上硬气,实际早就乱了阵脚。赖清德在民进党会议上拍着胸脯说 “有应对方案”,转头就让手下去找美国求助。美国那边倒是回了话,说 “会关注”,可真要让他们给替代材料,却支支吾吾说 “需要时间协调”。岛内企业更清楚这事儿的分量,仲硕科技的老板私下跟人说,他们的 “飞鱼” 无人机,光大陆产的零件就占了 47%,现在仓库里的存货顶多撑一个月。攻卫股份更绝,直接让一半工人带薪休假,说是 “设备检修”,其实是防弹纤维布断了货,生产线开不起来。
解放军这边的态度一直摆在那儿。国防部早就说过,“台独” 分子敢越红线,解放军绝不会客气。这次制裁就是明证,不是光说说而已。台湾海峡最近不太平,山东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搞演练,歼 – 16 战机贴着台岛海岸线飞行,这些动作都在告诉台当局,别打错了算盘。
台湾老百姓这几天也在议论这事儿。有网友在论坛上晒出攻卫股份的防弹衣检测报告,里面明明白白写着 “原材料采购自大陆某企业”,下面一堆评论骂 “拿着纳税人的钱买大陆货,还好意思吹‘台产’”。台北的出租车司机老李说,他儿子在台军服役,上周回家抱怨 “新领的防弹衣薄得像纸”,现在总算知道为啥了。
现在台湾军工圈流传着一句话:“离开大陆供应链,台军武器就是堆废铁。” 这话不算夸张。国际上能提供军工级稀土材料的厂商,要么产能不够,要么价格高得离谱。韩国有企业想来接盘,可他们的镝元素纯度比大陆低三个百分点,用在导弹上根本达不到射程要求。日本倒是有几家企业能做,可一听是给台湾供货,立马摆手说 “政策不允许”。
台湾地区(资料图)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台当局自己找的。放着两岸和平发展的路不走,非要跟着外人搞 “以武谋独”,把台湾的钱砸在没用的武器上,现在被卡了脖子,怨不得别人。真要为台湾好,就该老老实实回到 “九二共识” 上来,别再做那些分裂国家的蠢事。不然下次大陆出手,恐怕就不是制裁几家企业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