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乌克兰给中国的“最后礼物”,已完全国产化,但主战场不在台海

“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诞生于苏联时期,是当时研发的一款大型水陆两栖战舰。它排水量达555吨,庞大的身躯使其无法被任何现役军用船只搭载,只能单独行动。不过,其强大的运载能力令人瞩目,船舱可容纳3辆主战坦克,航行速度比两栖舰快得多,在突击登陆作战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尤其是能轻松穿越台湾海峡。这样一款性能卓越的登陆舰,为何中国海军仅装备了6艘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

“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诞生于苏联时期,是当时研发的一款大型水陆两栖战舰。它排水量达555吨,庞大的身躯使其无法被任何现役军用船只搭载,只能单独行动。不过,其强大的运载能力令人瞩目,船舱可容纳3辆主战坦克,航行速度比两栖舰快得多,在突击登陆作战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尤其是能轻松穿越台湾海峡。这样一款性能卓越的登陆舰,为何中国海军仅装备了6艘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

乌克兰给中国的“最后礼物”,已完全国产化,但主战场不在台海历史风云:引进之路的坎坷波折

这款气垫登陆舰原本在位于克里米亚的“星星造船厂”建造。当年克里米亚半岛还归属乌克兰,乌克兰向中国出售了2艘“欧洲野牛”。然而,在生产过程中,2014年俄乌“克里米亚冲突”爆发,星星造船厂被俄方占据。这两艘在俄军攻占造船厂前,被乌方“抢运”出来交付给中国,可谓是历经波折才来到中国海军的怀抱。

此后,“欧洲野牛”只能通过“授权生产”的形式在中国制造。可刚造了2艘,乌克兰国内局势“大变天”,亲美、亲西方的政权上台后,不再与中国展开合作,“欧洲野牛”的授权生产就此搁浅。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还有一桩中乌合作告吹的事件,即马达西奇收购案,至今乌方仍未将中方为采购马达西奇所付的钱退回。历史的变迁就像一场无情的浪潮,打乱了原本有序的合作计划,也让“欧洲野牛”在中国的生产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凭借自身的科研实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步摸透了“欧洲野牛”的全部技术,实现了国产化,这无疑是中国军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乌克兰给中国的“最后礼物”,已完全国产化,但主战场不在台海技术权衡:野牛与野马的适配之选

展开全文

既然中国已经掌握了“欧洲野牛”的全部技术,为何只造了2艘呢?这就要从这款气垫船的技术特点说起了。从公开信息中“野牛”的编号来看,最初2艘是从乌克兰购买的,编号为3325/26;之后在乌克兰授权下制造的2艘是3327/28;国产化后的2艘编号为3360/61。可以发现,国产化的2艘和之前4艘中间隔了很多编号,而这些空缺的编号属于中国气垫登陆艇的主力“野马”级气垫登陆艇。

“野马”级和美军LCAC结构类似,虽然每次只能搭载1辆主战坦克,但其尺寸较小,可以被两栖登陆舰搭载。在作战时,由两栖登陆舰将其送到岸边,再由气垫登陆艇完成“最后一公里”的登陆任务。那么为何不让一次能载3辆坦克的野牛级肩负这个责任呢?这与台海的海况密切相关。“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原本是为苏联的“内湖”设计的,根据其设计参数,它无法“扛住”1.5米以上的浪高。而台海常年风大浪高,大多数时候浪高超过2米,每年风平浪静的日子不足100天,这短短不足100天的平静期就是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唯一攻击窗口”。相比之下,我国拥有足够的“野马”级气垫登陆艇和登陆舰,它们对天气的“兼容度”较高,更适合在台海复杂多变的海况下执行任务。这就如同在战场上选择合适的武器,要根据不同的作战环境和需求来做出最优决策。

乌克兰给中国的“最后礼物”,已完全国产化,但主战场不在台海余热发挥:特定海域的潜在力量

虽然野牛级在台海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它并非没有“发挥余热”的地方。我国周边有不少海况平稳的海域,比如沿着海岸一直向南的中南半岛、从山东半岛向朝鲜半岛之间的航线等。在这些海域,海况相对稳定,速度快、载重高的野牛级可以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例如,在执行一些快速部署、紧急救援或者特定区域的登陆作战任务时,野牛级能够凭借其强大的性能迅速抵达目标地点,为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而且,从事这类任务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野牛级,目前中国海军装备的6艘野牛级在现阶段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不过,军事装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海军作战需求的调整,野牛级气垫登陆舰或许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种可能的进展是,中国会根据实际使用经验对野牛级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提升其在复杂海况下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海域执行任务。同时,也可能会根据战略需求,适当增加野牛级的装备数量,以增强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无论如何,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中已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它将继续在特定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乌克兰给中国的“最后礼物”,已完全国产化,但主战场不在台海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4496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