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在会议上表示:“我们在人才培养当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我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面,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
董明珠的这段话被现场记录,并迅速传播至网络,引发了众多海归学子的不满,毕竟被莫名其妙贴上了“潜在间谍”标签,这是对人才的羞辱。
“海归派里面有间谍”,这话其实不假,但究竟是普遍存在,还是小概率的个例,这个没有任何媒体、第三方或官方的数据做支撑。
一份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到2022年底这段时间,中国留学人员累计超过800万,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超过600万。
按照董明珠的意思,难道这600万回国的海归都有可能是间谍?
董明珠如此脱口而出,难免引发海归派的不满,所以激起了舆论热议,并彻底将董明珠“黑化”了,因为这件事情,已经遭到了官媒的点名批评。
《新京报》率先发文,直指董明珠的言论是“海归原罪论”,与明星企业“掌门人”应该有的广阔视野和格局并不匹配。
新京报还称:这种背离常识的说法显得格外扎眼,也是对这个群体的极大冒犯。
随后,《第一财经》等多家专业媒体加入讨论,该事件已引发职场社交平台对“学历歧视”话题的新一轮热议,但董明珠并未对舆论危机进行任何回应和解释。
现在,知名媒体人胡锡进又发文要求董明珠道歉,因为这番言论明显越线了。
胡锡进从三个维度分析了董明珠言论的问题所在:
首先,作为格力品牌的化身和公众人物,此类言论损害企业形象和海归群体声誉;
其次,“绝不用海归派”的用人原则涉嫌违反《劳动法》中“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的规定;
最后,海归里的确可能有间谍,但是哪个群体里都可能有间谍,将间谍风险标签化至整个海归群体,是对国家人才政策的严重抵触。
很显然,经此一役董明珠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遭到了官媒和众多媒体人的严厉指责,这一次董明珠黑化得很成功,可能再也掰不回来了。
我实在不理解,董明珠为何总是在公开场合故意给自己“加戏”。
正所谓祸从口出,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这样一波下来完全是得不偿失。
如果董明珠只是想通过“海归派里面有间谍”这样的言论,去宣传格力很多“核心机密技术”,也完全没必要通过攻击一个群体来达成目的。
其实董明珠想要宣传格力的核心技术,完全可以规避“海归派”,并尽可能地引导到网友们共情的点上。
比如董明珠可以在大会上说国内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好,他们更懂得国情和国内消费者。
或者董明珠还可以从就业压力上引发共情,表示格力愿意招聘更多的国内毕业生人才,一起去做更伟大的事情。
但偏偏这一波董明珠给玩砸了,不仅得罪了大批海归派,还把自己整成了一个“人人喊打”异类,确实太不值得了。
其实现在企业家做网红,网感真的非常重要,董明珠不停地通过“制造争议”博流量,其实就是在给“情绪价值”减分。
为啥大家都知道刘强东最近明明是在“作秀”,但为啥都不反感呢,因为他戳中了底层群众的心声。
老板向下共情,就能让网友产生好感,让大家极力支持。
董明珠现在做的,却越来越无法引发网友共情,说的都是些“价格便宜没好货、我给股东分了很多钱”的言论,请问这钱从哪里来,还不是从消费者手里挣来的。
劳苦大众花高倍溢价买了你的空调,然后你转头就把钱分给了股东,这很值得骄傲吗?员工工资涨了吗?孟羽童怎么离职的?
其实格力如果能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去做点高性价比的空调,然后用空调搞宣传,再带动生活电器的销量,这条路反倒很好走。
但现在来看,董明珠怕是要一条路走到黑了!